風景名勝
1. 八二三戰史館
位於榕園右側的八二三戰史館,館內陳設國軍使用的各式武器、文物及圖片。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慘烈、恐怖,也緬懷戰役中為國捐軀的第一線士兵。
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的勝利,扭轉了金門的歷史,同時也改變兩岸緊張局勢,使得現在台灣可以安居樂業。八二三戰史館建於民國七十七年,館內陳列戰役相關之文物、史料及珍貴照片,館的外牆刻著參、史料及珍貴照片,館的外牆刻著參戰士芳名,館外兩側有當年參與戰役的陸、海、空軍使用的各式武器裝備,分別是一五五加農砲、戰車、兩棲登陸運輸艇和一架F-86軍機。
2.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
俞大維先生,浙江紹興人,民國前十五年生,二十四歲獲哲學博士學位,精研彈道、軍事之學。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四年間,擔任國防部長十年,經歷金門九三砲戰、八二三砲戰等重要戰役,尤其八二三砲戰前夕,不但數度深入金門及附近外島,更親自飛往大陸沿海偵察,身先士卒,穩定軍心,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,更獲得金門鄉親的贊許。一九九三年七月八日,俞大維在台北逝世,享年九十七歲,金門軍民感其一生為國及保衛金馬所作的貢獻,建館紀念。
3. 榕園慰廬
榕園原名鳳山,相傳為明朝洪氏望族的故居,也是明代『人丁不滿百,京官三十六』的西洪故址,原本林木?盛,房舍儼然,因鄭成功伐木造船,樹木遭砍伐殆盡,導致無法抵擋風沙侵襲,房舍倒塌損毀,今僅存一戶,為明國子監洪受生長之地。一九六七年,蔣經國先生將其整修後,命名為「慰廬」。房舍右邊再建一亭,取名為「思親」。而館外的園區名為榕園。顧名思義,園內榕樹凝翠,盤根錯節,老綠蔭里,正是晴日踏青的好去處。
4. 海印寺
海印寺創建於宋朝,多次重修後又毀於八二三砲戰。至一九六○年再由國軍重建成今日風貌。海印寺位於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,原名太武巖寺。因太武山巖石糾紛縈紆似印章篆刻,有如海上一枚雅印,所以山稱海印巖,寺稱海印寺;另有一些人認為海印之名取自佛教經典。
海印寺始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(1265~1274),主祀白鬚公樂山通遠仙翁,(宋時人,生前為永春樂山隱士,仙去後,人稱白鬚公。)明神宗萬曆八年庚辰(1580)由金桂峰捐俸重修。八二三砲戰時曾受重創,今日所見為戰後重建風貌,供奉主神也改為觀世音菩薩、如來佛祖及十八羅漢。每年農曆正月初九「天公生」,善男信女登高進香,香煙繚繞,盛況空前。此項民俗由來已久,即使在戰地政務期間,太武山全面禁止通行的時代裡,亦獲得軍方特別允許,正月初一至十五,開放民眾上山進香。與浯島城隍遷治慶典為金門民間兩大節慶活動。另寺印金剛經非常有名,許多軍官出差到金門,都會特來索取。廟後中堂有「安心石」一座,是原山壁突出之岩石,今被覆於寺廟建築體內,傳說只要把右手放於石上,左手放在自己心口,就能讓內心感覺一股平靜、安樂。
|